你會情不自禁刷微信嗎?(全文)



東南網8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實習生 陳雪妹 黃柳潔)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就在男朋友身邊,然而他卻在玩微信,微信才是我們之間的 第三者 。每次約會他都在玩微信,像犯瞭毒癮一樣,我們經常因為這事吵架。”福州網友@木木雪兒說。

微信是公眾常用的社交軟件。據微信官方統計,去年50%的用戶每日使用微信90分鐘,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

你,玩微信上癮嗎?

“齋戒”: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上個月,一場吸引瞭來自IT界、金融、大學等領域85位體驗者的“社交齋戒”實驗落下帷幕。所謂“齋戒”,即“戒”微信,每天使用它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實驗參與者李秋澄,在15天的“齋戒”中,隻有1天使用微信超過規定時間。而在此前,每天刷微信兩三個小時,是李秋澄的生活常態。“一有空就習慣性地點開它,而且常常是秒回別人信息。”李秋澄說,參加實驗,一開始很不適應,“心裡總是癢癢的,忍不住要點開微信,就像兜裡有煙卻抽不瞭,很難受、很痛苦”。但堅持下來後,他又坦言“後面階段很輕松”。

實驗後的李秋澄盡管還玩朋友圈,但多瞭一份理性,不再沉迷,而是有節制地使用。

李秋澄在網絡上為此收獲瞭很多的點贊:“我也應該試試齋戒,看是否能夠適應。”“不能再沉迷社交網絡瞭。”“實驗很棒,有警示意義。”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網友對“社交齋戒”提出質疑:“微信隻是個工具,齋戒沒必要。”“這項實驗就是個噱頭,沉迷與否依人而定。”“短短幾天的實驗,很難取得實際效用。”

調查:超半數受訪者表示會情不自禁刷微信

記者對身邊50名朋友進行瞭隨機調查。調查中,45名受訪者認為微信給生活帶來瞭便捷,超半數表示會“情不自禁刷微信”,每天使用的時間超過2小時。而造成“情不自禁刷微信”,有多重原因。

大多數人反映,自己將刷微信當成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刷微信怕錯過有用信息。不少人忘帶手機或手機沒電,沒法看到親朋好友的最新動態消息、朋友圈最新資訊等,就會焦慮、心慌、不知所措。

熱衷於發朋友圈的人,將其當作獲取社會關註與認同的方式。“微信朋友圈如同一個舞臺,通過精心挑選生活事件,利用文字、圖像、視頻等方式主動呈現個人信息和狀態,以構建一個立體的、良好的自我形象,從而獲得他人的認同、肯定和嘉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研究生王宇瑾分析說。

而熱衷於刷朋友圈看別人“秀”台中頂級月子中心的人,則希望借其確認自我。福州市民黃峰說:“朋友圈可以作為一個參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個圈裡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而與不同人進行比較之後,也能更準確地確認自己的價值。”




專傢:過度使用須預防自我迷失和人格分裂

“微信癮”有何危害?如何戒癮?記者走訪瞭有關專傢。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輔導員陳瑩認為,過度使用微信會導致微信成癮,除具有一般網癮的危害外,還會有自我迷失和人格分裂的傾向。但所有社交平臺的存在,均有它的利弊,適度是關鍵。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醫生陳振沅指出,長時間用手機看微信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手機屏幕熒光會加速眼球晶狀體老化,提高得白內障的風險。長時間保持低頭姿勢玩遊戲,還會造成骨骼肌疲勞,長此以往,有可能引起頸椎病等慢性運動系統疾病。

泉州中醫院的張貽強建議,玩微信30分鐘左右,最好就要活動頸椎,預防疾病發生。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林升棟教授告訴記者,微信脫癮的方法至少有兩種。首先,可以從時間的規劃上來戒除。在時間控制上要由短到長、循序漸進。先給自己一個短時間不看手機的規定,比如先堅持半小時不看;然後,一天有三次半小時不看;之後,養成1小時或更久不看、專註地去做一件事情的習慣。其次,興趣轉移,培養新的愛好作為微信的替代品。比如運動,在運動的時候最好不帶手機;或者畫畫、看書等。

記者手記

做一個理性的社交網絡人

程枝文

在這個“人人微信”的時代,不管在大街小巷,還是在辦公室、飯桌前,放眼望去滿是“低頭族”。值得註意的是,微信隻是一種社交工具,我們不能成為工具的奴隸,而要做它的主人。

過度沉迷虛擬社交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這裡無須多言。每個人都有社交、遊戲、娛樂的需求,前提是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學會節制。

對於“社交齋戒”,沒必要叫好,也無須抨擊,持一顆平常心就好。畢竟這隻是一場實驗,效果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微信作為重要的社交工具,我們沒有必要完全隔絕它。要做的隻是保持思考的獨立性,做一個理性的社交網絡人。

東南網8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實習生 陳雪妹 黃柳潔)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就在男朋友身邊,然而他卻在玩微信,微信才是我們之間的 第三者 。每次約會他都在玩微信,像犯瞭毒癮一樣,我們經常因為這事吵架。”福州網友@木木雪兒說。

微信是公眾常用的社交軟件。據微信官方統計,去年50%的用戶每日使用微信90分鐘,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

你,玩微信上癮嗎?

“齋戒”: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上個月,一場吸引瞭來自IT界、金融、大學等領域85位體驗者的“社交齋戒”實驗落下帷幕。所謂“齋戒”,即“戒”微信,每天使用它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實驗參與台中產後之家者李秋澄,在15天的“齋戒”中,隻有1天使用微信超過規定時間。而在此前,每天刷微信兩三個小時,是李秋澄的生活常態。“一有空就習慣性地點開它,而且常常是秒回別人信息。”李秋澄說,參加實驗,一開始很不適應,“心裡總是癢癢的,忍不住要點開微信,就像兜裡有煙卻抽不瞭,很難受、很痛苦”。但堅持下來後,他又坦言“後面階段很輕松”。

實驗後的李秋澄盡管還玩朋友圈,但多瞭一份理性,不再沉迷,而是有節制地使用。

李秋澄在網絡上為此收獲瞭很多的點贊:“我也應該試試齋戒,看是否能夠適應。”“不能再沉迷社交網絡瞭。”“實驗很棒,有警示意義。”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網友對“社交齋戒”提出質疑:“微信隻是個工具,齋戒沒必要。”“這項實驗就是個噱頭,沉迷與否依人而定。”“短短幾天的實驗,很難取得實際效用。”

調查:超半數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受訪者表示會情不自禁刷微信

記者對身邊50名朋友進行瞭隨機調查。調查中,45名受訪者認為微信給生活帶來瞭便捷,超半數表示會“情不自禁刷微信”,每天使用的時間超過2小時。而造成“情不自禁刷微信”,有多重原因。

大多數人反映,自己將刷微信當成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刷微信怕錯過有用信息。不少人忘帶手機或手機沒電,沒法看到親朋好友的最新動態消息、朋友圈最新資訊等,就會焦慮、心慌、不知所措。

熱衷於發朋友圈的人,將其當作獲取社會關註與認同的方式。“微信朋友圈如同一個舞臺,通過精心挑選生活事件,利用文字、圖像、視頻等方式主動呈現個人信息和狀態,以構建一個立體的、良好的自我形象,從而獲得他人的認同、肯定和嘉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研究生王宇瑾分析說。

而熱衷於刷朋友圈看別人“秀”的人,則希望借其確認自我。福州市民黃峰說:“朋友圈可以作為一個參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個圈裡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而與不同人進行比較之後,也能更準確地確認自己的價值。”


專傢:過度使用須預台中產後護理機構台中做月子中心防自我迷失和人格分裂

“微信癮”有何危害?如何戒癮?記者走訪瞭有關專傢。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輔導員陳瑩認為,過度使用微信會導致微信成癮,除具有一般網癮的危害外,還會有自我迷失和人格分裂的傾向。但所有社交平臺的存在,均有它的利弊,適度是關鍵。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醫生陳振沅指出,長時間用手機看微信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手機屏幕熒光會加速眼球晶狀體老化,提高得白內障的風險。長時間保持低頭姿勢玩遊戲,還會造成骨骼肌疲勞,長此以往,有可能引起頸椎病等慢性運動系統疾病。

泉州中醫院的張貽強建議,玩微信30分鐘左右,最好就要活動頸椎,預防疾病發生。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林升棟教授告訴記者,微信脫癮的方法至少有兩種。首先,可以從時間的規劃上來戒除。在時間控制上要由短到長、循序漸進。先給自己一個短時間不看手機的規定,比如先堅持半小時不看;然後,一天有三次半小時不看;之後,養成1小時或更久不看、專註地去做一件事情的習慣。其次,興趣轉移,培養新的愛好作為微信的替代品。比如運動,在運動的時候最好不帶手機;或者畫畫、看書等。

記者手記

做一個理性的社交網絡人

程枝文

在這個“人人微信”的時代,不管在大街小巷,還是在辦公室、飯桌前,放眼望去滿是“低頭族”。值得註意的是,微信隻是一種社交工具,我們不能成為工具的奴隸,而要做它的主人。

過度沉迷虛擬社交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這裡無須多言。每個人都有社交、遊戲、娛樂的需求,前提是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學會節制。

對於“社交齋戒”,沒必要叫好,也無須抨擊,持一顆平常心就好。畢竟這隻是一場實驗,效果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微信作為重要的社交工具,我們沒有必要完全隔絕它。要做的隻是保持思考的獨立性,做一個理性的社交網絡人。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trsdwgsd2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